首页

国产调教在线sm论坛

时间:2025-05-28 22:34:09 作者:云南将对六州(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防范山洪泥石流灾害 浏览量:82320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当前,各地积极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金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实践故事】刚过去的假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蒋代蕊和多名同学一道,乘坐开通刚满一年的贵南高铁,来到我国西南部乡村开展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是11个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里发生了巨大改变。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打开贵南高铁设计图,却发现在环江一带拐了个‘弯’。正是这个‘弯’,让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有了高铁站,30多万名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坐上高铁。”抵达乡村考察的第五天,蒋代蕊在笔记本上写道。

  她亲眼目睹了村里的变化:村里的甘蔗、桑蚕等农产品销往更远处;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山;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

  “‘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对祖国广袤的大地有了更生动的感知、更真切的认识。”蒋代蕊说,同学们一路都在思考、探讨那些书本没有讲出的“答案”。

  作为蒋代蕊的指导教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蓝海对这堂思政课感触颇深:“思政课的资源不仅是书本教材,更是我们的‘大课堂’和‘大教材’,讲述着国家发生的历史巨变。”

7月26日,南开大学实践队在环江革命陈列馆了解毛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受访者供图)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前,内忧外患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爱国三问”,燃起了师生的爱国热情。

  如今,南开大学创新思政课堂,先后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立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90余个。学校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组织师生调研解答学生关心的100个问题。

  “我们希望青年学子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真切感知祖国的深刻变革。”蓝海说。

  仅今年暑假,南开大学就有536支队伍近45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受教育、长才干。

南开大学师生在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了解乡村振兴成就。(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一批批南开学生深受感召,奔赴新疆、西藏、甘肃等地进行支教;近5年,近2000名学生毕业后选择到祖国的西部地区就业;自2017年以来已有110名南开学子参军入伍……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践行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创新举措,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的讲话。

  【实践故事】在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33岁的蒲力涛已在村小当了十余年老师。

  2013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蒲力涛考取特岗教师,回到湘西投身教育扶贫。得知十八洞小学缺少教师,他主动请缨,来到了湘西最偏远的小学扎根任教。“一师的光荣传统,让我坚定地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蒲力涛说。

  百余年前,革命先辈和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师的红色基因。如今,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少学生都有一个梦想——为乡村发展铺就教育之路。

  “一师校史作为生动教材,是培育新时代教师的宝贵资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胡穗说,一师正探索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路径。

  一师的校园里,散落着大礼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等十余处红色纪念地。“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是入学的第一课,课余时间喜欢和同学追剧《恰同学少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周凤婷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正在为学生讲述红色校史。(受访者供图)

  “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必须有坚守三尺讲台的奉献精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说,学校鼓励学生扎根社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一师学生回到乡村,接续托起山里少年的梦,成为小乡村里的“大先生”。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一师毕业生麻小娟每晚为住校学生在就寝前讲暖心故事,用陪伴带去温暖,已坚守一千多个日夜;

  在湖南省炎陵县下村乡学校,毕业生肖钰回到家乡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守护心理健康、排解消极情绪,让孩子们在关注与被爱中健康成长……

  胡穗说,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以来,18年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培养了两万余名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生在农村的从教率稳居全国前列。

  画好大中小学“同心圆”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实践故事】走近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了解三代北大荒人的奋斗故事,探寻黑土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一处农场,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思政教师、辅导员、本硕博学生、当地中小学生等40余人,共上一堂“田间地头”的实景大思政课。

  “和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我被深深地激励。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像他们一样考入理想的大学,建设家乡。”黑龙江省富锦市三江联合学校八年级学生苗宸硕说。

  打破“大学”与“中小学”间的边界,打造贯通大中小学段的思政“好课”,这是哈工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

  几天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闫金红迎接了两位特殊客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哈尔滨市复华小学的思政教师,他们与闫金红一同研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堂中。

  “以往大中小学段各讲一部分,如今集体备课可以从整体上规划各阶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既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缺失,又确保相互衔接,做到循序渐进。”闫金红说。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我们需要哪些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惠以“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为题,为近500名大中小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思政课,学生们提问不断,精彩连连。

  “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要在小学阶段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增强使命担当。”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牵引作用,不断拓宽能够辐射的“同心圆”,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中小学参与其中。

  领衔记者:丁锡国

  执笔记者:邵香云、白佳丽

  合作采写:张建新、谢樱、杨思琪

  策划:张晓松

  统筹制作:初杭、马丽娟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武夷论坛|汉内斯·菲尔纳:如何从“和谐”读懂中华文明?

此外,措施还提出,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到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刘德春表示,其主要目的是推动一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提高节能降碳能力。

“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

分区域看,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引擎”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超四成;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更为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六成。

担任最高检检察长后,应勇首次率团出国,有一个大背景

“总书记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间屋舍,看到墙上印有朱子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他驻足凝视良久。”当时在朱熹园为总书记做讲解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回忆说。

“2023年,在全疆主要河流来水比去年同期偏少10%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加大统筹调度力度,累计实现农业灌溉供水568亿立方米,比2022年同期多灌14.11亿立方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支撑水保障。”新疆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艾斯卡尔·吾休尔介绍。

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思想纵横)

“港澳青年看祖国”澳门各界青年“欢聚北京”交流团启动仪式近日在澳门举行。根据安排,200名澳门青年在启动仪式后将陆续前往广东等10个省市考察,并派代表到北京汇报和参加欢聚活动,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